運動,健身,健身房,台灣健身,台灣健身中心,運動中心,健身課程,重訓,肌肉,有氧運動,跑步機,心肺運動,健身教練,運動知識,營養知識,新知,營養師

最完整的核心鍛鍊教學,初階到高階動作一次看!

無論是運動表現、日常活動還是身體穩定性,核心肌群都扮演著關鍵角色。從站立、行走、彎腰撿東西,到搬運重物、運動時發力,核心力量的強弱會直接影響動作的流暢度與效率。


很多人以為「核心訓練」只是在鍛鍊腹肌,但事實上,核心肌群包含腹部、背部、骨盆周圍的多組肌肉,負責支撐脊椎、維持平衡,並讓身體在各種動作中穩定發力。強化這些肌群,除了能改善姿勢、平衡感與運動表現,還能降低受傷風險,讓你的身體更有力量與控制力。


本篇文章將針對不同健身水準,介紹適合的核心訓練動作,無論你是剛開始運動的新手,還是已經有一定基礎,甚至想挑戰更進階的動作,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核心訓練方式。現在就來看看有哪些動作能幫助你打造更穩固有力的核心吧!

核心肌群的作用

如同上面所說,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推購物車還是穿鞋,你的核心都在發揮關鍵作用。核心力量還影響平衡、姿勢與穩定度,對整體身體機能是不可或缺的。


很多人以為核心肌群只是腹肌,但事實上,它還包含背部與骨盆周圍的肌肉。 核心(軀幹)主要由以下肌群組成:

  • 豎脊肌(Erector Spinae):由三組肌肉組成,沿著脊椎延伸,幫助你從彎腰狀態挺直身體,並協助側彎與頭部旋轉。
  • 腹直肌(Rectus Abdominis):主要負責軀幹前屈,這就是常見的「六塊肌」。
  • 腹外斜肌與腹內斜肌(Obliques):幫助軀幹旋轉與側彎。
  • 腹橫肌(Transverse Abdominis):環繞軀幹前側與兩側,穩定骨盆並支撐核心。
  • 多裂肌(Multifidus):位於背部,支撐脊椎。


此外,核心肌群還包括:

  • 骨盆底肌
  • 橫膈膜
  • 臀肌
  • 連接骨盆的肌群(如腿後肌群、髖屈肌與內收肌)


維持核心肌群的強度能幫助身體保持穩定、支撐脊椎,並提升整體體能表現。


接下來,我們將介紹適合不同健身水準的最佳核心訓練動作!

初學者核心訓練

如果你剛開始運動,或已經一段時間沒有運動,可以從以下動作開始。建議與私人教練討論適合你的訓練組數與次數,以確保動作符合你的健身目標與體能水準。在這些動作中,你會經常看到「收緊核心」這個詞,但如何確保自己真的啟動核心呢?


一個簡單的方式是先吸氣,然後想像自己把肚臍向脊椎拉近,並保持這個狀態幾秒鐘。這種感覺就是核心收緊的感覺。

1. 橋式(Bridge)

這個動作能夠啟動臀肌、抬高臀部,不僅鍛鍊核心,還能緊實臀部與大腿。


動作分解:

  1. 仰躺在地面,膝蓋彎曲,雙腳與骨盆同寬平放在地上。
  2. 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,手掌朝下。
  3. 收緊核心與臀肌,慢慢抬高臀部,直到膝蓋、髖關節、肩膀成一直線。
  4. 維持10到30秒,然後慢慢放下回到起始位置。
  5. 重複3到5次。

2. 捲腹(Crunch)

捲腹是一個經典的核心訓練動作,能有效鍛鍊腹肌。

  • 如果你偶爾有下背痛,請放慢速度並減少次數。
  • 如果你有慢性下背痛,請先與專業教練或醫療人員諮詢,確保捲腹適合你。


動作分解:

  1. 仰躺在地面,雙膝彎曲,腳掌與骨盆同寬平放。
  2. 調整頭部與脊椎呈一直線,雙手交叉放在胸前。
  3. 收緊核心,放鬆頸部與肩膀,下巴微收,抬起上背部,保持下背與骨盆貼地。
  4. 停頓1秒,然後慢慢下降回到起始位置。
  5. 建議組數:1組 8到12次。

3. 仰臥點腳(Supine Toe Tap)

這是一個基礎的皮拉提斯動作,能夠鍛鍊核心、髖部與腿部,且對脊椎壓力較小,特別適合有下背痛的訓練者。


動作分解:

  1. 仰躺在地面,抬起雙腿,膝蓋彎曲90度,雙手放在身體兩側,手掌朝下。
  2. 收緊核心,慢慢放下右腳,輕輕點地,左腳保持不動,確保下背不離地。
  3. 抬回右腳至起始位置,換左腳重複相同動作。
  4. 建議組數:每組 8到12次。

4. 鳥狗式(Bird Dog)

這個動作能同時鍛鍊腹肌與背部,同時挑戰平衡與穩定度。


動作分解:

  1. 採取四足跪姿,手掌在肩膀正下方,膝蓋在臀部正下方。
  2. 收緊核心,伸直右腿至髖關節高度,同時伸出左手至肩膀高度,掌心朝下。
  3. 保持背部平直,避免下背拱起。
  4. 停頓1秒,回到起始位置。
  5. 換邊重複,左腿伸直、右手伸直。
  6. 建議組數:每組 8到12次。

5. 腳踏車捲腹(Bicycle Crunch)

這個變化版的捲腹能夠同時鍛鍊腹外斜肌、腹直肌與髖部。


動作分解:

  1. 仰躺在地面,左膝彎曲並靠近胸口,右腿伸直並稍微抬離地面。
  2. 雙手輕輕放在頭部後方(避免用手拉扯頸部)。
  3. 抬起右肩膀,向左膝靠近,同時伸直右腿。
  4. 接著換邊:抬起左肩膀向右膝靠近,右膝彎曲、左腿伸直。
  5. 建議組數:3組 每組12次(交替進行)。

中級核心訓練

當你的核心肌群變得更強壯後,可以挑戰更進階的動作,以進一步提升穩定性、力量與耐力。這些中級動作不僅能讓你的核心更有力量,還能幫助改善身體協調性與控制能力。

1. 棒式(Plank)

棒式是一個全身性的訓練動作,主要鍛鍊核心,同時強化手臂、肩膀、背部、臀部與腿部。如果這個動作太困難,可以讓膝蓋著地,並維持從膝蓋到肩膀的直線。


動作分解:

  1. 四足跪姿開始,雙手放在肩膀正下方,膝蓋放在臀部正下方。
  2. 伸直雙腿,腳尖撐地,使身體呈一直線,核心收緊。
  3. 維持10到30秒,避免塌腰或抬高臀部。
  4. 重複3到5次。

2. 蜘蛛式Spider Plank

這個變化版的捲腹結合核心與下半身訓練,能夠強化腹部、臀部、大腿與股四頭肌。


動作分解:

  1. 雙手撐地,進入標準平板支撐(Plank)姿勢,身體呈一直線,核心收緊,臀部不抬高或下沉。
  2. 抬腿屈膝,右膝朝右手肘方向彎曲,保持核心穩定,不讓骨盆過度旋轉或臀部下沉。
  3. 回復起始位置 ,控制動作,將右腳放回原位,回到標準平板支撐姿勢。
  4. 換側執行,左膝朝左手肘方向彎曲,同樣保持核心穩定,停留 1-2 秒後回到原位。
  5. 建議組數:1組 8到12次。 

3. 進階鳥狗式(Bird Dog with Elbow to Knee)

這個動作是在飛鳥狗的基礎上增加流動性,進一步強化腹肌、背部與核心穩定性。


動作分解:

  1. 四足跪姿開始,手掌對齊肩膀、膝蓋對齊臀部。
  2. 收緊核心,伸直右腿至髖關節高度,左手同步向前伸至肩膀高度,掌心朝下。
  3. 彎曲右膝與左手肘,使兩者在身體中央相觸。
  4. 回到起始位置,再重複動作。
  5. 建議組數:1組 8到12次,然後換邊進行。

進階核心訓練

當你覺得自己的核心肌群夠強壯,可以進一步挑戰這些進階訓練動作。這些動作除了讓你的核心更有力量與穩定性,還能夠增加爆發力與身體控制能力,適合希望提升運動表現或挑戰更高難度訓練的人。

1. 登山者(Mountain Climber)

這個動作結合棒式與膝蓋移動,對於核心穩定、平衡與心肺耐力都有很好的訓練效果。

動作分解:
  1. 從棒式開始,雙手放在肩膀正下方,身體呈一直線。
  2. 收緊核心,抬起右膝向胸口靠近,保持背部平直,避免臀部上抬。
  3. 回到起始位置,同時抬起左膝向胸口靠近。
  4. 交替進行,速度可依照個人體能調整。
  5. 建議組數:1組 8到12次(每側)。

2. 旋轉側棒式(Side Plank with Rotation)

這是棒式的進階變化,能有效強化核心、肩膀、手臂與腹外斜肌。


動作分解:

  1. 從側棒式開始,右前臂撐地,肩膀在手肘正上方,雙腿伸直,左腳疊放在右腳上。
  2. 收緊核心,抬高臀部,讓身體呈一直線。
  3. 左手向上伸直,接著慢慢將左手旋轉向下,穿過身體下方,保持身體穩定不晃動。
  4. 回到起始姿勢,左手再次伸向天花板。
  5. 建議組數:1組 8到12次,然後換邊進行。

3. 土耳其起身(Turkish Get-Up)

這是一個全身性運動,實際操作絕對比看起來還要有挑戰性!不僅強化核心穩定性,還能提升髖關節、脊椎與肩膀的活動度與控制力。建議先徒手練習1到2次,確保動作流暢後,再嘗試使用輕重量(如2~5公斤),隨著力量增強再逐步增加重量。


動作分解:

  1. 仰躺,雙腿伸直,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。
  2. 彎曲右膝,將右腳掌放在臀部附近。
  3. 右手舉起,握拳,手指指向天花板(如果使用啞鈴,請保持穩定)。
  4. 目光專注在右手,確保整個動作過程中,手臂保持穩定不晃動。
  5. 透過右腳發力與左手支撐,將上半身抬起,先支撐至左手手肘,再撐起至坐姿。
  6. 將左腿向後移動至跪姿,左膝與左腳踝對齊,左手撐地支撐身體。
  7. 移動至半跪姿,左手離地,右手保持向上延伸。
  8. 透過右腳發力,站起來,保持核心穩定。
  9. 反向還原動作,慢慢回到仰躺位置。
  10. 建議組數:3到5次(每側)。


透過這些核心訓練動作,無論是初學者、中級者還是進階訓練者,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強化核心的方式。核心肌群不僅影響運動表現,也在日常生活中發揮關鍵作用。穩固的核心能讓你的動作更有效率、提升身體控制力,並降低受傷風險,因此,不論你的健身目標是什麼,都值得將核心訓練納入你的訓練計劃中。如果你是初學者,一定要記得從基礎動作開始,建立良好的動作模式與穩定度,逐步提升挑戰難度。持續練習,核心力量會隨著時間增強,讓你的身體更穩定、更有力量!



資料參考來源:HealthLine

示範教練_健康廠 Howard

【證照】

  • ACE美國運動協會CPT私人教練證照
  • 台灣運動安全暨急救技能推廣協會CPR+AED證照
  • KAT 懷孕及產後婦女訓練專家
  • GYMEFIT G動學-下肢整合訓練
  • MedEx醫適能 特殊族群訓練專家
  • 台灣體適能運動發展協會 化零為整
  • GYMEFIT G動學-動作概論與呼吸優化
  • NASM美國運動醫學協會運動矯正專家台灣體適能運動發展協會 孕產婦體適能
  • Kettlebell Concept 國際壺鈴教練 Level 1台灣體適能運動發展協會 C級健身指導員
  • ACSM美國運動醫學協會長者體適能與訓練方法
  • IMA 國際錘鈴教練 Level1

文章留言區

對本文章的建議以及想法,可以到底下留言告訴我們哦

重新填寫
表單送出
收藏成功

前往會員中心查看收藏清單

+ 會員中心

搜尋

您可以在以下欄位輸入您想尋找的項目或選取熱門關鍵字

  • # 預售
  • # 課表
  • # 有氧公告
  • # 公告
  • # 足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