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,健身,健身房,台灣健身,台灣健身中心,運動中心,健身課程,重訓,肌肉,有氧運動,跑步機,心肺運動,健身教練,運動知識,營養知識,新知,營養師

用科學來練胸肌?7個有效強化上胸肌的鍛鍊動作

對某些人來說,飽滿的上胸是胸部最難發展的部位之一。雖然許多人會選擇做斜上臥推來刺激這塊肌群,但效果往往不如預期。若斜上啞鈴臥推被視為訓練上胸的「首選動作」,那為什麼許多人仍然無法成功打造理想的肌肉線條?問題可能出在動作選擇上缺乏針對性與多樣性。事實上,如果將科學原理應用於動作選擇與訓練設計,就能夠大幅提升上胸肌肉的參與程度與成長速度。


上胸肌群(也就是胸大肌的鎖骨頭部分)具備獨立的神經支配,與胸大肌其他部位不同,因此可以更精準地進行目標訓練。透過選擇符合肌纖維走向的訓練動作,即可有效改善上胸飽滿度與形狀。


與其僅靠傳統的斜上臥推,應搭配能順著肌纖維方向進行的動作。只要設計正確、動作確實,便能大幅加快上胸的肌肉成長效率。

如何有效針對上胸訓練

所謂「上胸」,指的是胸大肌中從鎖骨延伸至上臂(肱骨)的區域(clavicular head)。由於這一部分的肌肉纖維有自己的神經支配,因此相較於胸部其他部位,更容易進行局部刺激與強化。


這些肌纖維的走向是從「上內」往「下外」,也就是說,當手臂從身體側邊向上、向內斜切時,這正是上胸負責啟動的動作方向。若選擇符合這個路徑的訓練方式,將能有效提升肌肉參與度。


例如,部份上胸訓練中會提倡斜上啞鈴臥推,而非使用槓鈴。原因是啞鈴能提供更自由的移動軌跡,也較容易引導出「內收」的動作元素。一般建議將臥推角度設在 30~45 度之間,其中以 30 度為最佳,可優先啟動上胸肌纖維。


簡單說明:

  • 平板臥推刺激的是中胸
  • 下斜臥推則偏向下胸
  • 而若使用自體重訓練的話,下斜伏地挺身能練到上胸,斜上伏地挺身則會刺激下胸

斜上臥推的侷限

雖然斜上臥推的角度正確,能將手臂擺在適合刺激上胸的位置,但此動作仍存在一些限制。


舉例來說,當你躺在斜上板上時,可能會以為自己的手臂正在垂直於胸口出力,實際上角度往往是「偏斜上方」,不完全對齊上胸纖維走向。若想清楚觀察這一點,可以從斜上臥推起身,保持手臂位置不動,就能更明顯地看出其偏差。


此外,斜上臥推本身雖具備刺激角度,但少了「水平內收」的元素,無法給予胸肌完整的收縮。如果能選擇角度類似、但同時包含內收的動作,效果將會更明顯。


換句話說,當手臂動作方向是「斜上+往內靠近身體」時,才能真正命中上胸肌群的主纖維路徑。

最有效的上胸訓練動作是什麼?

以肌肉解剖學角度來看,上胸最理想的訓練方式,是將手臂從體側往「斜上內側」移動,形成「對角線方向」的推舉或拉動。這個動作能順著鎖骨頭肌纖維的走向,達到最精準的刺激效果。


此外,加入「水平內收」的成分能進一步提升胸肌參與度,因此選擇自由度更高的器材(例如啞鈴、滑輪),通常會比機械或槓鈴提供更佳的刺激。


如果想針對上胸發展出厚實飽滿的線條,以下這八個訓練動作能幫助你建立完整的訓練菜單。

7 個上胸訓練動作

在了解胸大肌的解剖結構與肌纖維走向後,接下來可以透過這些原理,針對上胸進行更有效率的訓練。以下是利用滑輪、彈力帶、啞鈴與徒手操作的多樣訓練方式,可靈活融入日常胸部訓練中。

✅ 上胸訓練推薦動作預覽

  • 雙滑輪 UCV 提拉(Dual Cable UCV Raise)
  • 上胸撐體(Upper Chest Dip)
  • 推離式伏地挺身(Pushaway Pushup)
  • 日出日落(Sunrise / Sunset)
  • 上胸勾拳(Upper Chest Upper Cut)
  • 雙手地雷管推舉(Bilateral Landmine Press)
  • 地雷管彩虹(Landmine Rainbows)


請注意,這些動作不應全數集中在同一個「訓練課表」中,而應視需求挑選其中幾項,納入胸部訓練的整體規劃,並結合科學化的訓練原則,以達到最佳成效。


以下是 7個最能有效刺激上胸肌群的訓練動作說明:

1. 雙滑輪 UCV 上舉(Dual Cable UCV Raise)

這是經典 UCV 上舉的變化版本,原本常見於單手啞鈴操作,而改以滑輪訓練則更能符合神經肌肉本能偏好的動作模式,有助於提升上胸纖維的刺激。


動作分解:

  • 躺在可調式平板凳上或其他稍高的平面上,背部緊貼,肩胛骨微收,雙手握住滑輪把手、位於身體兩側稍外側。
  • 調整滑輪位置至最低點,雙手同時向上對角交叉,進行肩水平內收。
  • 保持手肘微彎,避免胸口內縮,記得挺胸。
  • 控制滑輪慢慢下降,反覆操作,過程中核心保持穩定。

2. 上胸撐體(Upper Chest Dip)

這是變化型撐體動作,與一般鍛鍊下胸與腹部胸肌頭的傳統 dip 不同。透過角度與操作方式的改變,可有效轉為刺激上胸。這個動作不需要使用撐體架,但相對難度較高。


動作分解:

  • 徒手或準備兩顆啞鈴放於地板,雙手撐在上面,雙腳向後踩牆。
  • 以身體重量進行類似伏地挺身的上下壓動作,此時手臂角度正好對準上胸肌纖維方向。
  • 下壓至最低點時集中收縮胸肌;如能配合將啞鈴稍微往內滾動,可額外增加水平內收角度。
  • 保持核心穩定,動作需正確執行以避免受傷。

3. 推離式伏地挺身(Pushaway Pushup)

這是針對上胸的徒手訓練選擇,難度略低但效果不減。適合居家訓練胸部者操作。


動作分解:

  • 起始姿勢為伏地挺身,但雙手放置於胸口前方、而非垂直下方。
  • 向上推起時,採「向後推離」的方式,使壓力集中在上胸。
  • 推起同時,內收手臂,創造更多水平內收,有助於上胸收縮。
  • 如此變化太困難,可改為倒 V 型姿勢(Pike Pushup)或斜板伏地挺身。
  • 全程保持核心穩定,動作流暢。

4. 日出日落(Sunrise / Sunset)

這是利用彈力帶進行的訓練,可在任何地方操作,動作過程中肌肉持續受到張力,兼具上下路徑兩種刺激。


動作分解:

  • 將彈力帶固定於胸口高度,身體站直,雙腳與肩同寬。
  • 「日出」:雙手由下往上內收,經由胸部前方匯合。
  • 「日落」:雙手由上往下繞開再回收,彷彿划弧線的動作,保持手肘微彎。
  • 下壓時,將手臂內旋,增加胸肌的收縮強度。
  • 保持核心穩定,全程動作需穩定。

5. 上胸勾拳(Upper Chest Upper Cut)

這個動作適合負重訓練者,透過縮短動作距離與槓桿長度,能以較重的重量刺激上胸肌群。


動作分解:

  • 滑輪機調至低位,單手握把、手肘靠近身體,從下往上朝胸口方向「勾拳」。
  • 到達頂點時,應明顯感受到上胸的收縮。
  • 重點在於動作軌跡貼合肌纖維走向,同時能穩定負重操作。

6. 雙手地雷管推舉(Bilateral Landmine Press)

這是一個結合爆發力與上胸訓練的動作,適合有運動需求者執行。


動作分解:

  • 將地雷管(Landmine)裝上適當重量。
  • 雙腳與肩同寬膝蓋微彎,在鎖骨前握住把手。
  • 由下往上爆發推舉。
  • 推舉完畢後回原點,反覆進行。
  • 相較坐姿推舉,這種站姿更能提高整體運動性。

7. 地雷槓彩虹(Landmine Rainbows)

這是結尾壓軸推薦的上胸訓練動作,結合弧形路徑與穩定負重,活動範圍廣,有效刺激上胸。


動作分解:

  • 採站姿操作,單手握住地雷管(Landmine)一端。
  • 當槓鈴向身體側邊下壓時,避免身體過度扭轉(胸椎會有適度活動)。
  • 讓槓鈴畫出彩虹般的弧線路徑,越過身體中線至另一側。
  • 到頂點時收縮上胸,換手重複。
  • 此動作有助於加大槓桿距離並延長肌肉受力時間。

這 7 個動作適合不同器材環境下的上胸訓練,不論是在家、使用滑輪機或啞鈴,都能靈活安排。最重要的原則是:遵循肌纖維的走向,並確保每個訓練動作中都包含「水平內收」(adduction),才能真正刺激上胸肌群成長。


最後提醒,每一項訓練計畫都應建立在科學基礎上,從上胸到全身肌群皆然。透過有系統地規劃訓練、科學地選擇動作,才能真正達成目標、突破極限。



資料參考來源:athleanx

示範教練_新埔廠 Luca

【證照】

  • WeckMethod-WMQ/RMTS
  • 美國瑜伽聯盟RYT200 認證
  • Animal Flow Lv1美國動物流地力訓練師資
  • IMA Steel Mace Level 1國際錘鈴教練證照
  • TRX-SCT 懸吊訓練
  • 螺旋肌力與體能訓練師Lv1
  • 台灣體適能運動發展協會- B 級健身指導員/壺鈴基礎訓練/Fitness 格鬥/孕婦體適能/化零為整

相關標籤
文章留言區

對本文章的建議以及想法,可以到底下留言告訴我們哦

重新填寫
表單送出
收藏成功

前往會員中心查看收藏清單

+ 會員中心

搜尋

您可以在以下欄位輸入您想尋找的項目或選取熱門關鍵字

  • # 預售
  • # 課表
  • # 有氧公告
  • # 公告
  • # 足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