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許多女性擔心進行重量訓練後會變成「金剛芭比」,肌肉過於發達、線條變粗壯,因此不敢運動,但這其實是一個普遍的健身迷思,女性健身除了讓體態更好看、對健康有益,還會帶來這些意想不到的好處!
重量訓練會讓女生變壯?
「重訓會讓女性變得壯碩」這是完全錯誤的,女性做重量訓練並不會變成阿諾史瓦辛格或是巨石強森。女性重訓比男性更難長出大量肌肉,主要是和男女在荷爾蒙分泌上的差異有關,男性體內的睪固酮(雄性激素)遠高於女性,讓男性比較容易增肌。儘管女性的增肌潛力與男性相當,但由於先天體型、體脂比例以及社會心理因素等影響,女性的肌肉量通常低於男性。
「4大真相」告訴你,為什麼重量訓練不會讓女性變超壯。
1. 增肌是非常困難的
對於擔心自己運動會變太壯的女性來說,無疑是個好消息,但對於已經踏入健身的女性來說,可能會有些小沮喪。肌肉生長是一個漫長且緩慢的過程,需要多年持之以恆的努力與專注,一般人投入的時間或努力,並不足以達到想像中的那種「壯碩」身材。
如果想要要擁有健美選手那樣的肌肉量,往往需要數年持續努力,而之所以只有少數人能成為職業健美選手,是因為他們所付出的訓練強度遠超過一般人能承受的程度。
2. 女性的睪固酮較低
女性無法練出大量肌肉,也和先天條件有關,睪固酮是肌肉生長的關鍵因素之一,女性的睪固酮濃度低於男性,這就說明了為何女性重訓不會變成金剛芭比。
不過也有例外情況,有些女性的睪固酮濃度比一般女性稍高,但即便如此,她們的激素濃度仍不足以長成極度壯碩的肌肉。
3. 飲食攝取不足,無法增肌
如果想增肌,攝取的熱量必須大於消耗的熱量,否則身體沒有能量合成新的肌肉組織。所以,如果飲食熱量屬於赤字,也就是消耗熱量比攝取熱量多,甚至只是維持平衡,那就不太可能長出大量肌肉。
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,每日熱量攝取至少1200大卡,若低於1200大卡,就很難從限量的食物去滿足身體各種營養需求,而需借助綜合維他命、礦物質等來補充。請放心地滿足每日的基礎代謝,除了為了健康即便超過了基礎代謝,如果沒有攝取足夠的熱量超過每日消耗總熱量(TDEE)造成熱量盈餘,那麼根本不需要擔心自己會變太壯。
4. 重訓的阻力或頻率,不足以讓肌肉大量增加
肌肉不會因為不斷執行身體習慣的訓練強度而生長,往往需要更多「挑戰」才能促使肌肉增長!如果沒有定期增加重量、增加訓練強度,那肌肉就不會增長。
增肌遵循2大關鍵原則
如果要增肌除了動作正確,必須達到足夠的訓練強度,過低的重量可能讓你難以接近力竭狀態。限制力量與肌肉的發展。
隨著身體變得更強壯,也可以加入其他技巧,例如訓練遞減組(drop sets)、超級組(super set)、金字塔組(pyramid sets)和力竭訓練(repping to failure),提高樂趣與訓練上的效率。
訓練的頻率也是影響肌肉增長的重要因素,研究顯示,更頻繁地鍛煉肌肉時,它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增長得更快。不過這個概念也有其上限,我們應該專注於每個肌群的訓練容量,若你是新手,我們可以慢慢以每個肌群每周10 組動作為目標。
為什麼女性更應該進行重量訓練?5大好處曝光

重訓搭配有氧比單獨進行有氧運動帶來更好的減脂效果。(示意圖/翻攝自pexels)
1.幫助減重
許多女性減重第一個都會想到有氧運動,儘管有氧運動確實對健康有益,有助於消耗熱量,不過重訓在控制體重方面效果不亞於有氧運動,甚至可能更好,研究指出,重量訓練可以提高身體的靜態代謝率,進而幫助減脂與維持體重。其他研究也發現,將重訓與有氧運動結合,比單獨進行有氧運動帶來更好的減脂效果。
2.改善身體組成,增加肌肉量、減少脂肪
把重量訓練納入運動計畫,不僅能幫助減脂,還能塑造緊實線條、改善身體組成,達到更健康理想的體態,不用擔心體重會明顯上升。雖然肌力與身體組成大幅提升,也不會出現過度壯碩的外型,因此完全不用擔心變得「太巨」。
3.避免受傷,預防骨質疏鬆
研究顯示,肌力訓練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關節穩定性,進而減少受傷的風險。女性隨著年紀增長後肌肉量會減少,造成穩定性與力量不足,因此比男性更容易跌倒,進入更年期後骨質密度會明顯下降,骨折風險幾乎是男性的三倍,而重量訓練可以有效預防骨質流失,降低骨折風險。
許多人誤以為腰痠背痛時應該休息,事實上,適度的運動反而能舒緩疼痛,重量訓練能夠強化背部肌群,減少長期背痛帶來的問題。
4.降低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風險
國外研究顯示,女性所需的運動量比男性少,卻能獲得相同的健康效益,男性每週需要大約300分鐘的運動來降低死亡風險,而女性則只需要140分鐘。而每週進行 2 至3次重量訓練的女性,不僅壽命更長,還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,心血管死亡率減少了30%。

運動能促進心理健康。(示意圖/翻攝自pexels)
5.促進心理健康
國外一項研究分析了英國生物樣本庫(UK Biobank)中平均年齡為62歲、7萬5629名受試者的數據,這些受試者佩戴運動追蹤器,記錄日常生活中等至高強度身體活動,包括快走、跳舞、慢跑、騎自行車等能夠提升心率的運動。
根據運動習慣,受試者被分為三組:
1.不運動組:每週中等至高強度運動時間未達150分鐘。
2.週末運動:每週運動超過150分鐘,但大部分集中在1至2天內完成。
3.規律運動組:每週運動超過150分鐘,並分散在多天進行。
並追蹤長達8.4年,記錄他們是否罹患神經退化性疾病或心理健康問題。納入年齡、性別、飲食、吸菸狀況等變數後,結果仍顯示,無論是週末運動或規律運動者,與不運動的人相比,大腦健康都有顯著提升。週末運動運動的人和不運動的人相比,憂鬱症風險降低40%,焦慮症風險降低37%。此外在運動過程中也能獲得成就感和力量感。
女性們別再擔心因為重訓會變太壯,適當的訓練對健康和體態都有正面影響。
資料來源:cnet、sunnyhealthfitness、vogu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