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健身訓練時,我們很容易專注於那些「看得到的肌肉」,也就是身體前側的肌群(前鏈,anterior chain)。然而,位於大腿後側的腿後肌群(hamstrings),由三條肌肉組成,負責幫助膝關節彎曲與伸展,並使腿部從髖關節延伸。換句話說,這些肌肉對於運動表現極為重要。
如果腿後肌群較弱,不僅會影響跑步與踢腿的動作,還可能導致下背與膝蓋疼痛。此外,為了確保腿後肌群發揮最佳功能,也應該適當訓練股四頭肌(quads)、內收肌(adductors)與臀肌(glutes),讓這些周圍肌群共同參與,提升整體下半身力量與穩定性。
那麼,該如何有效鍛鍊大腿後側?這篇文章將介紹腿後肌群訓練的好處,並10 個有效的腿後肌群訓練動作,幫助你強化這組經常被忽視的肌肉。
強化腿後肌群的好處
腿後肌群由半腱肌(semitendinosus)、半膜肌(semimembranosus)與股二頭肌(biceps femoris)組成,這些肌肉在腿部動作中扮演關鍵角色。專家指出:「腿後肌群對於膝關節與髖關節的功能至關重要,任何涉及膝關節彎曲的動作,例如走路或跑步,都會使用到腿後肌群。」
此外,許多訓練者的股四頭肌發展遠超過腿後肌群,這代表前側肌群(前鏈)比後側肌群(後鏈)更強,這種肌肉不平衡現象可能增加受傷風險。因此,強化腿後肌群不僅有助於提升運動表現,也能降低受傷風險。
訓練時避免受傷的訣竅
在進行腿後肌群訓練時,請記住保持背部平直,核心收緊,專家建議:「一般來說,在這些動作中,你應該保持關節正確的排列。透過保持核心張力來穩定脊椎,減少下背壓力。」這點在負重訓練(例如硬舉、壺鈴擺盪)中尤其重要,以避免下背受傷。
現在你已經了解腿後肌群訓練的重要性,是時候開始行動了!接下來我們將介紹 10 個動作,它們各自提供不同的刺激方式,並使用多種器材,以便根據你的訓練設備調整動作。
如何將這些動作納入你的健身計畫
- 每週進行1-2 次腿後肌群訓練
- 若採用訓練分割法(Workout Split),建議安排在「拉」或「腿」日
- 每個動作進行 8-12 次,並選擇適當的重量,確保最後幾下感到吃力
- 訓練前,建議先進行動態熱身,啟動腿後肌群
1. 踏步式硬舉(Kickstand Deadlift)
這個動作類似於單腿硬舉(Single-Leg Deadlift),能夠特別刺激單側腿後肌群,但同時保持雙腳接觸地面,提供更好的穩定性。
動作分解:
- 雙手握住中等至重度啞鈴,手臂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,雙腳與臀同寬站立。
- 將重心放到右腿,左腳微微向後踏,腳尖與右腳跟對齊。
- 右膝微微彎曲,以髖關節為軸心前傾,同時讓左腿稍微彎曲,直到上半身與地面平行,或感覺右腿後側有明顯拉伸感。
- 啟動臀肌與腿後肌群,回到站立姿勢,完成 1 次。
2. 滑盤腿後肌群彎曲(Hamstring Curl with Sliders)
這是一個高難度的自重訓練動作,腿後肌群全程保持張力,同時訓練臀部穩定性。
動作分解:
- 仰躺於平滑地面,雙腳放在滑盤(或毛巾)上,膝蓋彎曲 90 度,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。
- 抬起臀部與腳趾,使身體呈現橋式姿勢。
- 保持臀部離地,核心收緊,慢慢伸直右腿,然後拉回到起始位置。
- 換左腿進行相同動作,完成 1 次。
3. 羅馬尼亞硬舉(Romanian Deadlift)
這個動作同時提供腿後肌群拉伸與肌力強化,在負重過程中能夠有效刺激腿後肌群。
動作分解:
- 站立,雙手握住中等至重度啞鈴或槓鈴,手臂自然垂於大腿前方,掌心朝內,雙腳與臀同寬。
- 肩胛骨向下夾緊,核心收緊,使脊椎保持中立位置。
- 保持膝蓋微彎,以髖關節為軸心前傾,讓啞鈴沿著腿部下降,直到腿後肌群感受到輕微拉伸。
- 啟動臀肌與腿後肌群,回到站立姿勢,完成 1 次。
4. 臀推(Hip Thrust)
雖然髖推主要是臀肌訓練動作,但將腳步稍微往前移動,則能增加腿後肌群的參與度。
動作分解:
- 坐在地面,肩胛骨中心點靠著長凳或穩固的箱子,膝蓋彎曲,雙腳與臀同寬放在地上。
- 將啞鈴放在髖部,雙手握住固定。
- 核心收緊,臀部向上推,使身體呈一直線,膝蓋彎曲 90 度,腳後跟踩穩地面。
- 慢慢下降臀部,直到接近地面,然後再次推起,完成 1 次。
5. 壺鈴擺盪(Kettlebell Swing)
如果你的壺鈴擺盪動作正確,大部分的發力應該來自下半身與核心,包括腿後肌群,因為它們在身體前後擺動時會收縮並產生力量。
動作分解:
- 站立,雙腳與肩同寬,雙手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,壺鈴放在腳尖前方與雙腳成一個正三角形。
- 膝蓋微彎,髖關節後推,上半身前傾,使雙手向下接觸壺鈴,握住壺鈴把手並向身體傾斜。
- 吸氣,將壺鈴向後擺動,穿過大腿之間。
- 呼氣,透過腳跟發力,臀部快速推進,讓壺鈴爆發性地擺動至胸口高度,手臂保持伸直,手肘略微彎曲,目光隨著壺鈴移動。
- 髖關節再次後推,膝蓋稍微彎曲,讓壺鈴回到大腿之間,準備進行下一次擺盪。為 1 下。(擺盪中壺鈴不應低於膝蓋)
6. 早安式(Good Morning)
即使不使用重量,早安式仍是一個極佳的動態腿後肌群拉伸訓練,能夠有效幫助腿後肌群伸展與活化。
動作分解:
- 站立,雙腳與臀同寬,腳尖朝前,膝蓋微彎。
- 雙手可選擇垂放於身體兩側、交叉放在胸前,或是輕放於後腦勺。
- 保持核心張力,同時從髖關節開始向前折疊,將臀部往後推,使上半身向前傾。
- 保持背部平直,持續向下折疊,直到腿後肌群感受到拉伸感時停止。
- 腳掌發力,透過髖關節推動身體回到站立位置,同時收縮腿後肌群與核心。
- 站直後,擠壓臀部,這算 1 次。
7. 延伸臀橋(Extended Glute Bridge)
類似於髖推(Hip Thrust),但這個動作能讓腿後肌群參與更多,因為腳步位置的改變會減少臀肌的發力比例,增加腿後肌群的負擔。
動作分解:
- 仰躺於地面,膝蓋彎曲,腳掌平放,與臀同寬,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,掌心朝下。
- 將雙腳向前移動約一步距離,讓腳後跟深踩地面,腳尖朝上,約 45 度角。
- 收緊核心,骨盆後傾,呼氣,透過雙腳發力,慢慢將臀部抬離地面。
- 抬高臀部至最高點,確保下背不過度拱起。
- 吸氣,慢慢將臀部下降回地面,感受腿後肌群的張力為完成一下。
8. 相撲深蹲(Sumo Squat)
相撲深蹲可以強化大腿內收肌群(大腿內側),而這些肌肉與腿後肌群密切相關,訓練腿後肌群時,也需要訓練周圍肌群,以維持肌肉平衡。
動作分解:
- 雙手握住中等重量啞鈴,啞鈴放在身體正前方。
- 站姿比肩寬再寬 7-10 公分,腳尖朝外約 45 度角。雙手自然伸直,啞鈴位於肚臍下方。
- 吸氣,臀部向後坐,彎曲膝蓋下降,直到大腿與地面平行或接近平行,同時保持胸部抬起,避免背部圓弧化。
- 呼氣,透過腳掌發力伸直雙腿,回到站立位置,算 1 次。
9. 分腿蹲(Split Squat)
在所有腿後肌群訓練中,仍然需要適量訓練股四頭肌(大腿前側),以確保下半身肌肉均衡發展。分腿蹲是一個極佳的補充動作。
動作分解:
- 站立,採取弓箭步站姿,右腳在前,左腳在後,左腳腳跟離地。
- 在最低點雙腳大腿與小腿夾角90度,可能需要幾次調整來找到最適合的站姿。
- 雙手握住中等重量啞鈴,自然垂放於身體兩側。
- 緩慢下降,直到左膝接近地面,保持背部平直,脊柱向天空延伸,核心收緊。
- 呼氣,透過右腳發力將身體推回站立位置,這樣是完整的 1 次。
10. 俯臥小阻力帶腿後肌群彎曲(Prone Mini Band Hamstring Curl)
不需要健身房的腿後肌群彎曲機(Hamstring Curl Machine),只需要一條小阻力帶,即可有效訓練腿後肌群。
動作分解:
- 將小阻力帶繞在左腳踝,另一端固定在右腳腳底拱處。
- 俯躺於地面,雙腿伸直,雙手輕放於額頭下方。
- 保持左腿固定,右腳跟向臀部方向彎曲,直到右腳踝正上方對齊右膝,呈 90 度角。
- 慢慢控制下降,讓右腳回到地面,腳趾輕觸地面,算 1 次。
資料參考來源:Shape
示範教練_新埔廠 Luca

【證照】
- WeckMethod-WMQ/RMTS
- 美國瑜伽聯盟RYT200 認證
- Animal Flow Lv1美國動物流地力訓練師資
- IMA Steel Mace Level 1國際錘鈴教練證照
- TRX-SCT 懸吊訓練
- 螺旋肌力與體能訓練師Lv1
- 台灣體適能運動發展協會- B 級健身指導員/壺鈴基礎訓練/Fitness 格鬥/孕婦體適能/化零為整